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书满楼]
https://www.shumanlou.net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,希望愈发渺茫。车站站长根据当天的情况,提供了一份证明,证明常宁在洪水冲击下几乎没有生存的可能,当地派出所结合多方调查信息,也只能无奈出具了类似的证明文件。袁丽看着这些证明,感觉天都塌了,她和孩子只能悲痛万分地回到家中。
梁启一直以来都与常宁有些过节,更是暗暗较劲,互不相让。那些过往的龃龉,让梁启心中的怨恨如野草般疯长。
然而,当他听闻常宁已经死亡的这个确凿事实后,整个人瞬间呆立在原地,大脑一片空白。往昔的恩恩怨怨在这一刻如电影般在脑海中快速闪回,此刻都化作了虚无。他的心里像是被抽空了一般,空落落的,原本熊熊燃烧的恨意,就像被一盆冷水兜头浇下,瞬间熄灭,再也恨不起来了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,有对生命无常的唏嘘,也有对曾经针锋相对的懊悔。
而黄女士呢,她本是个记性极好的人,常宁曾无意间得罪过她,可如今,或许是岁月冲淡了记忆,又或许是听闻死讯带来的震撼太大,她竟像失忆了一般,把这个事儿完全地忘掉了。当旁人再次提起常宁时,她一脸茫然,仿佛从未与这个人有过交集,那副模样,就好像生命中的这段小插曲从未发生过,所有的不愉快都随着常宁的离去,烟消云散了。
张洋姐弟俩作为常宁的好友,一直陪着袁丽四处奔走,满心期待能有奇迹发生,此刻也只能为好友的遭遇深感遗憾。而常宁经营的沙场,在他失踪后无人打理,各种事务陷入混乱,合作商们人心惶惶,最后孟祥按照相关协议,不得不将沙场收了回去,以维持生意的运转。
谁也没想到,就在洪水退去
10
天后,常宁竟然奇迹般地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。原来。
常宁满心欢喜地回到车站,却发现一切都变了。因为之前家人已经报了人口死亡,户籍系统里他的信息状态被更改,现在重新登记户口,名字怎么也上不去。常宁跑了一趟又一趟派出所,工作人员表示手续繁琐,需要层层审批核实,短时间内难以解决。常宁为了能尽快恢复正常生活,在百般无奈之下,只能听从建议,将名字改成了常明,可这个新名字用起来总是觉得十分别扭,他满心盼望着有朝一日,能彻底恢复自己原来的身份,找回曾经熟悉的生活轨迹。
洪水退去后,小镇在慢慢恢复生机,然而有些事却让人心寒。车站为了宣扬抗洪救灾中的正能量,急急忙忙地将客运主任和货物主任当作英雄上报了。在那份精心撰写的事迹报告里,他们把常宁此前为保障车站运行、救助遇险旅客所立下的赫赫战功,一股脑全安在了这两位主任身上。
常宁,哦不,如今被迫改名为常明的他,看到这份报告时,心里满是愤懑与无奈。他太熟悉这种“套路”了,这些年在铁路系统打拼,好事从来都轮不到普通职工。一旦有露脸、能拿荣誉的事儿,准是被国企的各级干部给顶替了。
就说每年评选劳模吧,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,那些真正在一线挥洒汗水、熬夜值守的职工们,付出了无数心血,却总是默默无闻。反而是坐在办公室里指挥调度的干部们,轻轻松松就将劳模称号揽入怀中。普通职工们拼死拼活,得到的认可少得可怜,偶尔有职工能获得的荣誉,也大多局限于班组长这个级别,再往上,似乎有一道无形的屏障,将他们与更高的荣誉隔开。
常明想起自己那次,深夜里冒着严寒抢修铁轨,双手被冻得通红,差点就被飞驰而来的列车卷走,才保障了线路的畅通;还有一回,车站遭遇暴恐威胁,是他毫不犹豫地冲在前头,与歹徒周旋,护住了旅客的安全。可如今呢?救人落水,这些英雄事迹无人问津,都成了别人加官晋爵的垫脚石,他望着车站张贴的英雄表彰海报,久久伫立。
常宁回想起那场惊心动魄的洪灾,心有余悸的同时,满心都是对救命恩人的感激。在洪水汹涌奔腾、将他卷入洪流的千钧一发之际,心想着那是三个年轻的小姑娘不顾自身安危,?着湍急且冰冷刺骨的水流向他伸出了援手。她们纤细的臂膀在洪流冲击下显得那么脆弱,却又蕴含着惊人的力量,拼尽全力把常宁救了。
望着她们离去的背影,常宁满心的话语都哽在喉咙,不知从何说起。在后来的日子里,常宁四处打听,才知晓她们只是附近村子里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孩,平日里忙着田间农活,照顾家中长辈,质朴又善良。
常宁深知,若不是她们,自己恐怕早已性命不保,这份恩情比山还重。他想让更多人知道三个小姑娘的英勇之举,可每次提及,她们总是腼腆地笑笑,轻轻摆手说:“没啥,当时那种情况,换做谁都会出手的,咱做事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够了。”她们那纯真的眼神和质朴的话语,深深打动着常宁。
常宁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,一步步朝着家的方向挪动。此刻,他心中五味杂陈,那些曾经在意的得失、荣誉,仿佛一瞬间都变得遥远而模糊,满心只想着:“别的都无所谓了,回家吧。”
在单位的时候,他独自在那略显清冷的走廊尽头站了好一会儿,周围同事们投来的目光,有惊讶、有疑惑,更多的是带着几分疏离。过了一阵,主任才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出现了。主任走到他跟前,脸上挤出一丝笑容,不咸不淡地夸了两句:“常宁啊,能平安回来就好,也算是命大。”那语气,就好像在谈论一件无关紧要的日常小事,没有半分真心实意的关切。
紧接着,主任神色微微一正,清了清嗓子,跟他说道:“你这一走好些天,单位里各种手续流程都得跟着变动,如今你在名义上已经不算是铁路职工了。之前报失踪又报死亡,档案都处理得差不多了,你要再回来上班,这一堆事儿太麻烦,得重新走流程,上头还没个准信儿呢。”常宁听到这话,如遭雷击,他瞪大了眼睛,死死地盯着主任,想要从那张脸上找到一丝玩笑的意味,可看到的只有冷漠与公式化的刻板。
常宁的嘴唇微微颤抖,想要争辩几句,却发现喉咙干涩得发不出一点声音。他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拼死拼活为单位付出多年,一场意外归来后,竟成了这副被边缘化、近乎被抛弃的模样。他握紧了双拳,指甲深深嵌入掌心,痛意传来,才让他找回一丝理智。最后,他无力地松开手,转身,在众人各异的目光中,落寞地离开了单位,那熟悉的工作环境此刻却让他感到无比陌生与寒心。
常宁仿若丢了魂一般,脚步虚浮地踏出单位大门。刺目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,明晃晃得有些扎眼,可那光芒却似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阻隔,怎么也穿透不了他心底那片阴霾密布的深渊。抬眼望去,街上车水马龙,行人们神色匆匆,怀揣着各自的目的奔赴向前。而常宁却如一座孤岛,伫立在喧嚣尘世之中,只觉自己与这周遭的热闹格格不入,他人的欢声笑语、忙碌奔波,都像是另一个世界的幻影。
怀着满心的怅惘,常宁回到了家中。推开门,屋内静谧无声,冷冷清清的,只有那陈旧的家具在昏黄的光线中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。袁丽一大早就出去干活了,还未归来。常宁仿若被抽干了最后一丝力气,双腿一软,瘫坐在那张承载了无数回忆的旧沙发上。他的目光缓缓游移,环顾着四周,这个曾经每一处角落都盈满温馨的家,此刻,却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,被硬生生地蒙上了一层灰暗的阴霾。不经意间,目光扫到墙上,那里还挂着他以前在铁路上兢兢业业工作多年所获得的一些小奖状,它们曾是常宁拼搏奋进的勋章,是他荣耀时刻的见证,如今,却似在冷冷地睨视着他,无情地嘲笑他当下的落魄与狼狈。
不知过了多久,门“吱呀”一声被推开,袁丽迈着疲惫的步子走了进来。她刚一抬眼,便瞧见了坐在沙发上的常宁,手中的菜篮猛地一颤,差点滑落。四目相对,时间仿若静止,袁丽眼中瞬间闪过惊喜、心疼,还有一丝藏得极深、不易察觉的慌乱。两人就这样怔怔地对视许久,千言万语仿若汹涌的潮水,一股脑地堵在嗓子眼,却又好似被一团乱麻死死缠住,不知该从何说起。最终,还是袁丽率先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,她微微扬起嘴角,努力挤出一个略带苦涩的笑容,轻声说道:“回来了就好,咱不怕,日子总能过下去的。”常宁听闻此言,眼眶瞬间一红,像是被触动了心底最柔软的弦,重重地点了点头,那点头间,饱含着对袁丽的感激,更有着对未来艰难抗争的决心。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常宁如同一只困兽,四处奔走,只为恢复自己那被莫名剥夺的铁路职工身份。他一次次怀揣着希望,踏入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单位,硬着头皮找领导理论、求情。然而,每一次得到的回应,不是冷漠的推脱,就是敷衍的官腔。那些曾经一起并肩作战、谈笑风生的同事们,见了他也仿若陌生人一般,只是象征性地寒暄几句,便匆匆侧身避开,眼神中透着闪躲与不安,生怕因他惹上一星半点的麻烦。
常明这段日子本就过得心力交瘁,单位上身份恢复无望,每日奔波劳累却四处碰壁。这天,他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到家,刚进门,袁丽便匆匆迎上来,脸上带着难掩的哀伤与疲惫,犹豫再三,还是轻声对常明说道:“我刚听说,毛宁已然去世了。”常明如遭雷击,身体猛地一僵,眼中满是不可置信,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
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