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书满楼小说 > 水浒传精选 > 第54章 打虎将–李忠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书满楼] https://www.shumanlou.net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李忠,这个出身平凡农家的子弟,自幼便被父母寄予了平凡而安稳的期望——守着家中几亩薄田,平静地度过一生。

    然而,李忠的心中却燃烧着对武学的炽热火焰,当别的孩童还在田间嬉戏玩耍时,他已在田埂地头,手持自制的简陋木枪木棒,像模像样地比划着,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些听闻于江湖传说中的英雄豪杰的伟岸身姿,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如他们般纵横江湖。

    十岁,本应是天真烂漫、承欢父母膝下的年纪,可一场凶猛无情的瘟疫如恶魔般席卷而来,瞬间吞噬了他所在的村庄。

    李忠的父母,在这场灾难中不幸罹难,他的世界从此崩塌,只剩下无尽的孤苦与彷徨。失去了依靠的他,不得不踏上流浪之路,从此与江湖的风雨相伴。

    彼时,大宋天下已初现乱象,民变与匪患如同暗处的毒瘤,在各地滋生蔓延。官府却不顾百姓死活,横征暴敛,致使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。

    李忠在这流浪的岁月里,为了求得生存,只能凭借自己对武学的热爱与天赋,在江湖上以使枪弄棒卖药为生。

    他穿梭于市井街巷,寻得一处空地,便摆开场子。只见他身姿矫健,舞动手中长枪,枪尖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寒光,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望,不时发出阵阵喝彩。

    每舞完一套枪法,他便高声吆喝起来:“各位乡亲,俺这有秘制草药,乃是祖上传下秘方,能治百病,药到病除啊!”

    尽管生活充满艰辛,居无定所,食不果腹,但在这走南闯北的过程中,他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物,或江湖豪客,或市井小贩,或落魄文人,从他们身上,李忠汲取了不少江湖经验,也逐渐明白了这世间的冷暖人情与复杂规则。

    北宋时期,商业虽有一定程度的繁荣发展,城市中店铺林立,商队往来不绝,但社会阶层的分化却极为严重。达官贵人住在雕梁画栋的深宅大院,身着绫罗绸缎,每餐珍馐佳肴,而底层百姓却只能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,想要出人头地,简直比登天还难。

    李忠凭借自身苦练得来的武艺以及在江湖中磨砺出的机灵劲儿,勉强在这江湖的边缘求得一线生机。

    他曾有幸来到东京汴梁,那是大宋的都城,繁华盛景令人目眩神迷。但在这繁华背后,却隐藏着深深的黑暗与不公。他看到达官贵人在高楼大厦中纸醉金迷,享受着奢靡无度的生活,而街头巷尾,却有许多挨饿受冻的穷人,瘦骨嶙峋,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无助。这鲜明的对比,深深刺痛了李忠的心,也让他对这个世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,同时,更坚定了他在江湖中行侠仗义、扶危济困的决心。

    机缘巧合之下,李忠来到了史家庄。史家庄的史太公,乃是一位心地善良、敬重江湖好汉的长者。当他看到李忠武艺娴熟,又听闻他孤身一人、身世可怜,便动了恻隐之心,收留他在庄中暂作歇息。

    史太公的儿子史进,是个对武艺痴迷到近乎狂热的少年,他自幼便对那些江湖英雄充满向往与崇敬。当他第一次见到李忠时,眼中满是崇敬与渴望的光芒,一心想要拜他为师,学习武艺,期望有朝一日能像他一样在江湖上扬名立万。

    李忠见史进聪明伶俐且对武学怀有一腔热忱,又念及史太公的收留之恩,便应允下来,开始教授史进武艺。

    在史家庄那宽敞的后院练武场上,每日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洒下,李忠都会早早地带着史进在此练习。他深知,武术之道,基础最为关键,于是从最基本的扎马步、出拳开始教起。

    “进儿,这马步要扎得稳,如同大树生根,根基不稳,如何能在江湖上立足?”李忠一脸严肃地说道。

    史进则咬着牙,认真地点头,额头上很快布满了豆大的汗珠,他回应道:“师父,徒儿明白,定当努力练习,只是这马步扎得久了,双腿酸痛得厉害,好似有千万根针在扎一般。”

    李忠看着他,微微一笑,鼓励道: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,这点酸痛算得了什么。你且看那江湖中的英雄豪杰,哪个不是历经千辛万苦,磨难重重,方有一番惊天动地的成就。”

    说罢,他又拿起长枪,演示着各种枪法招式,“看清楚了,这一招叫‘白蛇吐信,此招讲究速度要快如闪电,角度要精准刁钻,方能出其不意,克敌制胜。”

    史进目不转睛地盯着李忠手中的长枪,眼睛一眨不眨,将每一个动作细节都牢牢地记在心中,随后便依样练习起来,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:“白蛇吐信,白蛇吐信……”

    随着时间的推移,李忠循序渐进,逐渐传授给史进更复杂精妙的棒法与枪法套路,史进也不负所望,日夜苦练,武艺日益精进。

    但李忠心中那颗闯荡江湖、追求更高武学境界的心从未熄灭。在史进的武艺初有小成之后,他便向史太公辞行。

    史太公虽心中有万般不舍,但也明白李忠志在四方,自己无法阻拦,于是为他精心准备了行囊与干粮,送他踏上新的征程。

    李忠继续在江湖上漂泊,他一路行侠仗义,路见不平,定当拔刀相助,也因此遭遇了不少挑战与危险。

    这一日,他行至桃花山脚下。桃花山,山清水秀,景色宜人,本应是一处人间仙境,可近来却被一伙山贼占据。为首的乃是自称“小霸王”的周通,此人性格豪爽,但也颇为鲁莽自负。

    周通听闻有个叫李忠的江湖人路过,自恃武艺高强,又仗着自己人多势众,便带着一群手下在山脚下拦住了李忠的去路。

    周通骑着高头大马,一身华丽锦袍在阳光下闪闪发光,手持长枪,威风凛凛地大喝道:“来者何人?此乃桃花山之地,留下买路财,否则休怪我不客气!”

    李忠抬头看了看周通,心中毫无惧意,只是平静地说道:“我乃打虎将李忠,你这山贼,不去劫富济贫,却在此拦路打劫,是何道理?”

    周通一听,仰头哈哈大笑:“打虎将?我看你今日要成为我枪下之鬼!”说罢,便纵马挺枪向李忠刺来。

    李忠身形一闪,如灵猴般轻松避开周通的攻击,紧接着迅速抽出自己的长枪,与周通战在一起。一时间,两人你来我往,枪影交错,恰似两条蛟龙在云海中翻腾争斗,难解难分。

    周通边打边喊:“哼,你这李忠,也不过如此!”言语中满是轻视与不屑。

    李忠则沉稳应对,口中回应道:“莫要张狂,胜负尚未可知,且看谁笑到最后。”

    几十个回合下来,李忠逐渐摸清了周通的枪法套路,终于看准周通的一个破绽,猛地一枪刺出,如流星赶月般迅猛。

    周通躲闪不及,手中的长枪被挑落。这一下,周通大惊失色,心中的骄傲瞬间被击得粉碎,他自知不是对手,连忙下马,拜服在李忠面前:“李壮士果然武艺高强,我周通有眼不识泰山,还请壮士恕罪。若壮士不嫌弃,便请上山,坐我这桃花山的第一把交椅。”

    李忠见周通态度诚恳,且桃花山的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若能在此经营,倒也能成就一番事业,于是便答应了周通的请求。

    自此,李忠便成了桃花山的大寨主。他上山之后,决心改变桃花山以往的风气。他召集众山贼,神色严肃地说道:“兄弟们,咱虽为山贼,但不可做那伤天害理之事。从今日起,只许打劫那些贪官污吏和为富不仁的富商,不得骚扰普通百姓,如有违反,定不轻饶!”

    在他的严格整顿下,桃花山的名声渐渐好了起来,周边的百姓对他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恐惧,甚至有些百姓还对李忠感恩戴德,偷偷地为他们送上一些生活用品。

    然而,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。彼时,宋徽宗在位,这位皇帝沉迷于书画艺术,却对朝政疏于管理,重用蔡京、高俅等奸臣。这些奸臣当道,卖官鬻爵,贪污腐败,致使朝政腐败不堪,民不聊生。各地百姓不堪压迫,纷纷揭竿而起,起义不断。

    梁山等势力在这乱世中渐成气候,成为朝廷的眼中钉、肉中刺。朝廷为了镇压这些起义势力,派了呼延灼率领大军前来征讨梁山。

    呼延灼,乃是朝廷名将,武艺高强,且精通兵法,他率领的大军装备精良,训练有素,更有连环马等厉害的武器,所到之处,势如破竹。

    在路过桃花山时,得知山上有一伙山贼,便决定顺手剿灭,以彰显朝廷军威。呼延灼率领大军将桃花山围得水泄不通,李忠带领兄弟们奋起抵抗。

    但面对呼延灼的强军,桃花山的山贼们虽拼死抵抗,却渐渐抵挡不住。李忠深知,仅凭自己和桃花山的力量,难以与呼延灼抗衡,于是便与周通商议,决定向附近的二龙山求救。

    当时,二龙山在鲁智深、杨志、武松等一众英雄豪杰的经营下,也是颇具实力。他们占据着有利地形,凭借天险与官府周旋,时常与朝廷作对。

    李忠带着周通来到二龙山,见到了鲁智深、杨志、武松等一众英雄豪杰。他向众人说明了桃花山的困境,鲁智深本就豪爽仗义,听闻此事后,怒目圆睁,拍案而起:“洒家最看不惯这等朝廷鹰犬欺负好汉,俺们定要去助你一臂之力!”

    杨志也点头道:“我等兄弟自当同仇敌忾,只是这呼延灼的连环马甚是厉害,不好对付。”

    武松则微微皱眉,说道:“无妨,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,咱也不惧他。不过,李兄,你且说说那呼延灼的兵力部署。”

    李忠详细道来:“那呼延灼将大军分成数队,正面强攻,两侧还有骑兵包抄,甚是棘手。”

    众人听后,纷纷商议对策,最终决定点齐兵马,随李忠来到桃花山。

    两军对阵,呼延灼见二龙山的人前来相助,心中不以为意,依旧摆开阵势,准备进攻。

    鲁智深性急,率先冲了出去,禅杖一挥,如天神下凡,大喝一声:“呼延灼,休要张狂!”直取呼延灼。

    呼延灼见鲁智深来势汹汹,也不敢小觑,举鞭相迎,高声回应:“鲁智深,你这花和尚,莫要多管闲事!”两人瞬间战得难解难分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